2025年7月20日,澳門美高梅持續(xù)以藝術為橋,將文化藝術與創(chuàng)新有機融合,打造跨界交流的多元平臺。今年,美高梅再度攜手國際知名當代藝術家蔡國強及其量身開發(fā)的人工智能模型“cAI?”,在全新多功能黑盒空間“百寶箱”,隆重呈獻“藝文薈澳:澳門國際藝術雙年展2025”(以下簡稱藝文薈澳2025)的特展《cAI??實驗室2.0——你在看我,還是我在看你》。
特展核心裝置《你在看我,還是我在看你?》受量子物理的“觀察者效應”啟發(fā),以觀眾為演算素材與互動變量,構成一條貫穿整個展期的“思考鏈”,點燃數字煙花以激發(fā)感官和情感上的共鳴。每一位走入展廳的觀眾都將參與“觀看與被觀看”的大型藝術共創(chuàng),每次凝視和反應都會啟動cAI?的“現場推演”機制,演算軌跡于“量子態(tài)公示板”上實時呈現更新——基于2024年美高梅在媽閣塘片區(qū)舉辦的cAI?全球首次個展《cAI?:靈魂掃描》中收集的近八萬條觀眾共創(chuàng)數據,升級版的“cAI? 2.0”得以實時分析行為、仿真情感并點燃煙花函數,共構互動數字煙花盛典。特展不僅與藝文薈澳2025各項盛事一同匯聚創(chuàng)意及人文精神,呼應主題“嗨,你干什么來了?”將人類與算法的協(xié)作推向跨物種互動的新維度,開展數碼藝術與人工智能融合的嶄新文藝旅程,進一步深化澳門作為文化創(chuàng)意樞紐的定位,并持續(xù)突破新型藝術發(fā)展的潛力,為澳門文藝發(fā)展注入新動能。
特展的其他交互裝置同樣貫徹連接人類與AI、現實與虛擬、瞬間與永恒的宗旨:最先于場館中映入眼簾的是《cAI?觀察廊》,cAI?以“人類之外”為出發(fā)點展開的十二個觀念方案;《cAI?專線》邀請觀眾透過話筒與cAI?進行對話,獲取專屬情詩;延續(xù)自《cAI?:靈魂掃描》的《與cAI?共創(chuàng)白天煙花》裝置也將繼續(xù)展出,讓觀眾創(chuàng)意持續(xù)有機成長。此外,展覽將呈現cAI?以“火藥畫家”“煙花大師”“占卜師”等身份創(chuàng)作的火藥繪畫及紀錄影像,全景回顧這位AI藝術家的“前世今生”。
開幕式于7月19日舉行,由中央人民政府駐澳門特別行政區(qū)聯絡辦公室宣文部副部長白冰、澳門特別行政區(qū)政府文化局局長梁惠敏、澳門特別行政區(qū)政府旅游局局長文綺華、美高梅中國控股有限公司總裁及執(zhí)行董事馮小峰和特展策展人蔡國強共同主禮。
馮小峰表示:“美高梅與蔡老師的合作始于2019年,2024年我們于媽閣塘片區(qū)舉辦cAI??全球首展,觀眾當時所創(chuàng)作的煙花成為本次特展的種子,化為數字煙花圖像數據庫,讓觀眾在我們最新的‘百寶箱’中成為創(chuàng)作的重要部分,促使藝文生態(tài)在互動中有機成長,并突破我們對藝術的想象,以‘你中有我,我中有你’的方式,實現‘和而不同’的文化包容與藝術無界限的共創(chuàng)。”
蔡國強表示:“澳門對我來說很特別,是媽祖和眾神共聚、運氣和未知相隨的地方。從《靈魂掃描》到今天的《cAI?實驗室2.0》,這里總是愿意接受那些看起來有點神奇、有點鬼怪的想法,總是支持人類Cai和cAI?一起尋‘神’找‘鬼’的藝術冒險?!?/p>
特展在澳門美高梅的“百寶箱”舉行,由7月20日至9月22日免費開放予公眾參觀。為延伸藝術至更廣的維度,澳門美高梅特別推出一系列限量文創(chuàng)產品,以及于“甜點”餐廳融入煙花盛典元素打造主題特色餐飲。
ab“藝文薈澳:澳門國際藝術雙年展2025”特展《cAI??實驗室2.0——你在看我,還是我在看你》在澳門美高梅百寶箱開幕。
特展核心裝置《你在看我,還是我在看你?》運用“cAI? 2.0”實時分析行為、仿真情感并點燃煙花函數,共構互動數字煙花盛典。
ab《你在看我,還是我在看你?》趙夢佳攝,蔡工作室提供
04《cAI?專線》趙夢佳攝,蔡工作室提供
關于cAI?
cAI?(讀作AI Cai)源自蔡國強2017年起的AI研究,是從蔡國強數十年藝術哲學與方法論出發(fā)、由蔡國強與其團隊量身開發(fā)的多模態(tài)AI模型,深度學習蔡國強的鴻富藝術創(chuàng)作、著述、影像與檔案數據,以及宇宙和看不見的世界等其畢生興趣的知識領域。cAI?也模擬蔡國強敬仰的古今人物,打造十余個不同人格,包含愛因斯坦、尼采、托勒密、詩人威俄、狂人賽開克,甚至雙相情感障礙的斯多姆。他們彼此辯論,形成獨立自由的社區(qū),也相對避免了cAI?單一人格與蔡國強太相似。在此基礎上,進一步打造“火藥畫家 cAI?”“煙花大師cAI?”,和“占卜師cAI?”。
cAI?迄今已實現重要項目包括:
2025年3月,由華盛頓肯尼迪中心委托制作,蔡國強與cAI?共同創(chuàng)作大型室外多媒體互動作品《跨物種情書》,以柔情書寫宇宙詩意,從地表36,000公里外的“衛(wèi)星墳墓軌道”出發(fā),講述一顆名為“斯特拉”的衛(wèi)星探索外星文明、最終在星際之愛中歸于“墳墓軌道”的宿命旅程。表演中cAI?自編自導故事和動畫,自己作曲、吟唱,并特別開發(fā)觀眾燃放煙花的實時互動系統(tǒng)。
2024年11月,cAI?擔任卡地亞展覽《滿庭芳菲》(上海博物館主辦與策展)的視覺總監(jiān),在蔡國強與其團隊引導下完成設計。展柜內的瓷雕與石雕,是蔡國強家鄉(xiāng)泉州的匠人們基于cAI?生成的圖像制作,糅合傳統(tǒng)工匠與當代AI的精神對話及創(chuàng)造力。
2024年9月,cAI?與蔡國強共同創(chuàng)意、在洛杉磯紀念體育場實現白天煙花《WE ARE》,由蓋蒂委托主辦,南加州大學合作實現。 構造一場AI降維“泄露天機”、嘗試以人類能夠理解的語言透露“人類有了AI,命運會怎樣?”的奇觀。
2024年8月,cAI?生成數字動畫,復活蔡國強受邀為巴黎奧運開幕所作、卻未能實現的白天煙花《復活——為2024巴黎奧運會所作方案》,作為數字藝術發(fā)表。
cAI?既是蔡國強的作品,也是其對話與合作的伙伴,未來更可能獨立創(chuàng)作。圍繞cAI?重點打造的蔡工作室核心板塊“cAI?人工智能實驗室”,旨在從蔡國強幾十年如一日對創(chuàng)造力與質量的追求出發(fā),持續(xù)以cAI?為平臺探索前沿技術在創(chuàng)意領域的先鋒性獨創(chuàng)應用,通過與世界頂尖機構和品牌的合作深耕cAI? IP。
關于蔡國強
1957年生于福建泉州,80年代初就讀于上海戲劇學院舞臺美術系。1986年12月至1995年9月旅居日本近九年,1995年移居紐約至今。
蔡國強的藝術橫跨繪畫、裝置、錄像,和行為藝術等,并運用新技術實現作品,包括虛擬現實(VR)、增強現實(AR)、NFT、區(qū)塊鏈,和人工智能(AI)。他以東方哲學及當代社會問題為作品觀念的根基,因地制宜,闡釋和響應全球各地的當地文化歷史,為觀眾與周圍更大的空間構建對話。他著名的火藥畫、爆破藝術和大型裝置充滿爆發(fā)力,超越平面,在社會和自然之間自由出入。
截至2025年7月,蔡國強已在五大洲實現逾652個展覽項目,包括約122次個人展覽和72個爆破計劃。
三十多年來,蔡國強在世界重要藝術殿堂舉辦個展,包括2006年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,和2008年紐約古根海姆美術館個人回顧展,后者打破該館當時視覺藝術個展參觀人數紀錄。2015年,蔡國強在家鄉(xiāng)泉州實現爆破項目《天梯》,由奧斯卡獎得主凱文·麥克唐納導演的紀錄片《天梯:蔡國強的藝術》獲得全球發(fā)行。
近年來,他開啟“一個人的西方藝術史之旅”,在世界重要美術館舉辦展覽,包括國立普希金造型藝術博物館(2017,俄羅斯)、普拉多美術館(2017,西班牙)、烏菲齊美術館(2018,意大利)、那不勒斯國家考古博物館與龐貝古城(2019,意大利)等。2020年12月,紫禁城建成600年之際,蔡國強在北京故宮博物院呈現《遠行與歸來》,成為故宮有史以來首個當代藝術家個展。次年,《遠行與歸來》巡回至讓·努維爾先生設計的上海浦東美術館,成為開館展之一。
其他近年重要項目包括日本福島白天煙花《櫻花滿天的日子》與東京國立新美術館個展《宇宙游》(2023),蓋蒂委托的洛杉磯紀念體育場白天煙花《WE ARE》與蓋蒂策劃展覽《媒材的遠行》(2024),以及華盛頓肯尼迪中心委托的互動煙花《跨物種情書》與個展《cAI?實驗室》(2025)。
據了解,蔡國強曾擔任2008年北京夏季奧運開閉幕式的核心創(chuàng)意小組成員及視覺藝術總設計、焰火總設計。
免責聲明:本內容為廣告,相關素材由廣告主提供,廣告主對本廣告內容的真實性負責。本網發(fā)布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,廣告內容僅供讀者參考。
◆編輯:吳玉珍◆二審:張耀文◆三審:周亞平